来自 139*****666 的提问
生态环境厅是如何通过强化执法监督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?
加强塑料污染综合治理,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,我省是产塑和用塑大省,要从根本上解决塑料污染问题,就要拿出治水治气的决心和力度,坚持走“监管赋能、创新赋能、标准赋能、产业赋能、数字赋能、政策赋能”的综合治理之路。
生态环境厅是如何通过强化执法监督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?
我厅积极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,加强对塑料废弃物回收、利用、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,加大对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日常环境监管力度,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,依法查处违法倾倒和超标排污等行为。 探索建立发现和查处涉塑料行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。自去年9月份省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》通知下发以来,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受理各类涉塑料污染信访举报线索518件,均组织执法人员赴现场核实并反馈办理情况。同时组织开展各类环境执法行动,持续保持依法严管态势,严厉惩治涉塑料行业恶意排污行为。共办理涉塑料行业企业(作坊)环境违法案件31件,罚款593万元,配合关停取缔无环保设施塑料加工企业(作坊)293家,有效震慑了塑料行业环境违法行为。
塑料污染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既要各部门分工协作,又要全社会齐抓共治。请问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,我省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?成效如何?
我省塑料污染治理坚持系统集成、重点治理、循序渐进、全民参与原则,以不可降解塑料袋、一次性塑料餐具、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、快递塑料包装为重点,聚焦塑料制品的生产、流通、使用、回收处置环节,系统推进全链条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。回顾前期工作,我委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协同发力、多措并举,重点做好以下四篇文章: 一是出台系列文件,做好政策保障文章。去年9月,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》,并牵头编制了《2020年度重点工作清单》,以表格化、清单式管理方式抓好年度各项工作落实。近期,我委又牵头印发《塑料污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(2021-2023年)》及《2021年度重点工作清单》,提出十大专项行动,细化实化工作举措,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。 二是坚持多管齐下,做好禁限管控文章。强化源头管控,由经信部门对全省涉及生产淘汰类塑料制品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,告知相关禁限要求,并积极引导做好生产调整工作。同时,坚持疏堵结合,积极培育可降解替代产业,推动实施了台州海正、温州华峰等一批替代项目动工建设,努力弥补替代产能缺口;严格质量监管,集中力量对购销环节进行专项检查,查处违规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行为。举办全省禁限塑替代产品供需对接会,打通可降解替代产品销售应用“最后一公里”;落实主体责任,对商场超市、宾馆酒店、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经常性检查指导,与经营主体签订“治塑”工作责任书等。去年11月初,由省生态环境厅牵头有关部门联合组成9个工作组,对各设区市开展省级塑料污染治理专项检查,督促各地落实主体责任。 三是加强回收清运,做好兜底处置文章。结合“两网融合”,引导支持各地加快建设可回收物设施建设,合理布局回收网点、分拣中心,逐步健全分类回收体系。加大低值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,推动低值塑料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,截至目前,基本实现全省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。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,做好氛围营造文章。去年10月召开全省新闻发布会,解读浙江《实施办法》,正向引导社会舆论。积极利用电视广播、地铁广告、公众号、短视频等媒介开展宣传工作,广泛宣传塑料污染治理,全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、共抓共治的良好氛围。杭州市结合“绿色亚运”理念,将“治塑”公益广告、海报等在市民中心、地铁沿线、公交场站等展播宣传,不断增强老百姓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认同和支持。 总的来说,我省塑料污染治理通过上下共同努力,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今年元旦起,杭州、宁波、绍兴建成区已初步实现部分塑料制品禁限工作。从实际看,大中型商场超市均较好地执行禁限要求;餐饮堂食基本淘汰了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;星级酒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;邮政快递网点积极推行 “瘦身”胶带及可循环快递箱等。不过,由于塑料污染治理涉及面广、情况复杂,受传统生产、消费习惯影响较大,目前还不同程度存在执法缺少强有力支撑、农贸市场监管困难、替代产品供应不足、性能不佳(奶茶吸管不耐泡易软化)等问题,需要我们在接下来工作中重点去解决。 下一步,我们将重点从源头生产管控、市场监督执法、回收处置保障、舆论宣传引导、标准标识制定等方面加强工作,通过系统性治理,推动完善塑料制品生产、流通、消费和回收处置各环节的管理制度,形成城乡一体多元共治体系,有效控制塑料污染。
评论已发布成功,等待审核中...